<thead id="r7ln1"></thead>
    <dfn id="r7ln1"><pre id="r7ln1"><ol id="r7ln1"></ol></pre></dfn>
      <meter id="r7ln1"><big id="r7ln1"><sub id="r7ln1"></sub></big></meter>

        鐵甲工程機械網> 工程機械資訊 > 企業 > 牢記囑托,五年奮楫!新時代新徐工新征程

        牢記囑托,五年奮楫!新時代新徐工新征程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五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工視察,深入智能制造車間,慰問一線產業工人,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傳承光榮傳統”“高質量發展”“搞好制造業”“抓創新驅動”等重要指示,為制造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也賦予了徐工新的重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藍圖擘畫

        成為新時代徐工奮進的指路明燈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奮楫篤行,答卷如磐。

        五年來,28000名徐工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技術創新和國際化兩大主戰略錨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在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深化改革、國際化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改革開路,活力涌動

        ——這五年,經營指標連跨臺階,歷史性躋身全球前三

        縱觀徐工79載創新奮斗歷程,這被按下發展快進鍵的五年,正處于我國“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點,更契合徐工在新體制、新機制、新活力下開啟新征程、迸發新活力、實現新發展的全新起點。

        “近十年、甚至是我的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瞬間就是: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工集團視察和指導工作,勉勵我們‘著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創新發展的好模式、好經驗’。五年過去了,當時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習近平總書記親切的關懷、巨大的鼓舞猶在耳畔,對我們全體徐工人來說都是莫大的榮譽和榮耀。”

        二十大代表,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升每每回想,依然覺得心潮澎湃。五年來,徐工始終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心無旁騖、聚焦主業,奮勇攀登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的“珠穆朗瑪峰”。

        ▲ 徐工4000噸履帶起重機XGC88000連云港盛虹煉化項目刷新吊裝紀錄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萬成。這五年,無論對國家還是對徐工,都并非一路坦途。五年來,徐工扛過連續多年行業下滑的低谷寒冬期,吹響了攀登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珠峰的號角,目前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

        近年來通過不斷地改革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徐工進入了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續的“三高一可”戰略發展新時期,成功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第一陣營,積攢了值得珍視的豐厚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黨中央對振興實體經濟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是這五年徐工取得長足發展的重要原因。徐工堅持把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改革發展始終,是必須珍視和持續發揚的經驗中的第一條。

        這五年,徐工集團營業收入連續兩年規模突破千億元,營業收入增長2.07倍,凈利潤增長15.87倍,人均勞動生產率增長2倍,完成徐工有限混改,工程機械板塊整體上市,建立了更加市場化、法制化的現代企業制度,全球工程機械排名從5年前的第7位提升到目前的蟬聯第3位,帶動了徐州工程機械集群創新發展,入選了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創新躍動,厚植優勢

        ——這五年,自主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型屬性引領行業

        發展是硬道理,創新是硬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中,19次提到科技,5次提到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成高頻熱詞。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強調,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必須有信心、有耐力、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徐工堅持把創新作為企業的“生命線”,堅持“三高一大”產品創新戰略,大力推動技術迭代、轉型升級、產業數字化綠色化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徐工年度研發投入占比始終保持5%以上,構建了以徐工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為核心,德國、美國、巴西、印度研發中心“一院一室五中心”的全球協同研發體系;落地“技術領先用不毀”產品理念,自主研發了全球第一吊、神州第一挖等一大批“國之重器”;著力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突破了液壓件、傳動件、履帶底盤、精密工業等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牢牢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工試駕的G1代起重機目前已經實現了全面升級,300噸級以下關鍵配套件國產化率達100%,千噸級國產化率達90%,徐工成套起重機械蟬聯全球第一。全球62萬臺輪式起重機,每三臺就有一臺徐工造,千噸級XCA1200到XCA2600,每兩年就有一款全球吊載能力最強的輪式起重機產品下線,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贏得第二座中國工業大獎,在風電、石化等施工領域打破外資品牌主導格局,已成為強有力的主力軍。

        徐工贏得國家工信部授予的7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與產品;4000噸履帶起重機實現4臺銷售;“神州第一挖”700噸挖掘機打破外資壟斷,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德國、日本、美國后,第4個具備超大型礦山研發制造能力的國家;全球最大后驅剛性礦車、全球最大旋挖鉆機、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首臺鋰電定向鉆、亞洲最高云梯消防車等百余項重大裝備首臺套競相迸發。起重機產業占據世界第一,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道路筑養護機械世界前三。

        ▲“全球第一鉆”XR1600E榮耀下線并交付

        五年來徐工新增授權發明專利3687件,其中新增授權國際專利140件;新增主持和參與制修訂行業及以上標準101項,其中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69項。1999年徐工專利數僅為6件,2012年底徐工獲授權有效專利近千項,發明專利102件。目前為止,徐工擁有授權專利9600多件,發明專利2300多件。

        ▲ 徐工起重機智能制造車間

        高競爭力來自于強創新力。徐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強調的“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必須有信心、有耐力、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圍繞數字化推動轉型升級。

        徐工正以“徐工智造4.0”建設為抓手,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研究應用,快速推進智能制造向世界級水平發展,構建世界一流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中心,自主研發更多的“技術領先、用不毀”的卓越產品。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生產車間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徐工自主研發的世界第一條起重機智能化生產線上,不再是一群身穿厚重焊服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機器人設備進行智能化焊接工作,達到日產40臺起重機,效率提高150%。

        同時,徐工作為帶動全球4000多家上下游企業的“鏈主”企業,緊緊圍繞產業鏈發展的堵點、痛點等‘卡脖子’難題,集中精力攻克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通過打造全球最齊全、最完備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鏈,帶領中小企業共克時艱。

        ▲徐工斬獲工程起重機首張“綠牌”

        緊扣“雙碳”戰略,徐工積極推進綠色設計、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綠色施工,正加快突破新能源、電動化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新能源動力集成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力圖為產業鏈自主可控、綠色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徐工漢云穩居國內工業互聯網第一梯隊

        不僅為重大工程項目輸送精品設備,更賦能更多行業,打造支撐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新的大國重器”。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現場饒有興趣地觀看了工業互聯網平臺演示。當時漢云平臺接入設備40多萬臺,經過五年的發展,目前漢云平臺目前已連接超130余萬臺設備,涉及2000多種類型,平臺能夠支持95%以上工業協議為上千家企業提供服務,已經被評為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在2022年以120.18億元的品牌價值首次躋身《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開放加速,通達四海

        ——這五年,國際市場厚積薄發,全球化戰略乘勢而上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徐工響應國家戰略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定不移的把國際化作為主戰略,實現了由產品走出去到人員走出去,再到資本走出去的三級跳,產品出口到 191個國家和地區,年度自營出口打破 10 億美元徘徊的局面,累計自營出口超 500億元,實現國際化收入占比近 30%。

        如今,徐工的國際化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已從單一的國際貿易向整合全球產業價值鏈為目標,將人員、資本和技術在國外落地扎根、開花結果。

        巴西公司營業收入增長 3.6 倍,德國施維英穩居歐洲第一品牌,烏茲別克斯坦、印度、美國、墨西哥等當地化運營穩步推進,繼成立巴西銀行之后,又在美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多地開展金融業務。

        ▲徐工多品類400余臺產品 批量出口“一帶一路”

        徐工現擁有外籍員工 3000多人,擁有10多個海外制造基地和 KD 工廠,70 多家分子公司和辦事處、300多家經銷商;產品由最初的中低端市場快速向歐美高端市場布局,其遍布全球的銷售及服務網絡能夠滿足各國用戶全方位的需求與服務。

        挖掘機等產品批量進入歐美高端市場,礦業裝備成功打入世界三大礦業巨頭;卡塔爾2022年世界杯賽主體育場建設、全長480公里的肯尼亞蒙內鐵路施工項目、非洲最大的丹格特石油煉化項目等一系列大工程在全球的落地生根,讓在徐工在中亞、非洲、中東、亞太等區域的品牌知名度達到了90%以上。

        圍繞“高質量、控風險、世界級、穩增長”的發展定位和目標,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成套的工程裝備和解決方案,徐工將堅定實施國際化主戰略,搶抓國際市場良好機遇,加快“研產供銷服融”全價值鏈、多模塊的全球戰略布局,“高舉高打”全球高端市場,全力以赴開拓增量市場,持續提高國際化收入占比,打造極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級品牌。

        高山萬仞,攀登者贏

        ——這五年,勞模工匠人人出彩,世界級品牌舉世矚目

        新時代中國實現偉大變革,徐工也吹響了攀登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珠峰的號角,成功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第一陣營。成績的取得,與每一位徐工人滿懷熱情的不懈奮斗分不開,與徐工在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深化改革、國際化拓展等領域厚實全面的人才儲備分不開。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集團,親切看望了公司勞動模范、技術能手等職工代表,殷切寄語廣大企業職工要增強新時代工人階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愛崗敬業、拼搏奉獻,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為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中爭取人人出彩。

        在全球各個角落,徐工鋼鐵般職工隊伍,人人爭做抗打擊、沖頂峰的骨干力量、精神力量。35家黨委、190家黨總支、支部,擁有5341名黨員,狠抓黨風廉政建設,推進本質健康工程,各級黨政干部成為經營過程中的“主心骨”和“加油站”,全體黨員成為各個鏈條發展的領頭雁和排頭兵。

        發揮黨建政治優勢,目前徐工培養了高端研發、高技能工匠、黨員模范、優秀企業家等優秀人才群體,擁有以博士、碩士為骨干的4500余人研發隊伍,擁有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全國技術能手20人,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以上占比超70%,技能人員中高級工以上占比超過60%,行業領先。

        徐工投身于各類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和投入設備資源總價值超2億元,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等多類獎項。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徐工紅色基因政治優勢與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文化,引領平均年齡33.3歲、28000人苦干實干,對黨忠誠為國爭光強大戰斗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

        落實二十大報告“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要求,國有企業同樣責無旁貸。

        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控制等數字化背景下,徐工還將培育更多具備跨學科知識、掌握多項新技術、新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進一步健全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精準畫像人才地圖,加快建設具有工程機械集群特色的人才集聚區、強磁場,為產業鏈自主可控、行穩致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風勁帆滿啟新程。近80年的發展歷史聚合起全體徐工人的磅礴之力,千億級的巨艦航母正乘風破浪、巍然前行。

        徐工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推動裝備制造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新發展,全力打造技術領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現代化產業鏈,加快構建主業突出、多元發展、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企業,攀登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珠峰!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相關文章
        我要評論
        表情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thead id="r7ln1"></thead>
          <dfn id="r7ln1"><pre id="r7ln1"><ol id="r7ln1"></ol></pre></dfn>
            <meter id="r7ln1"><big id="r7ln1"><sub id="r7ln1"></sub></big></meter>